图为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以“终极利益 人的生命健康”为题作科普讲座。人民政协报记者 齐波 摄
“‘从注重单病到注重共病,从应对疾病到照护健康,从着眼当下到着眼长远,从关注个体到关注群体’,现代医学正在发生着深刻转变。”
“健康是人的一种良好生命状态,包括生理健康、心理健康、社会健康及环境健康四个方面。”
“生命健康是人的终极利益。惟健康可承载圆满。”
……
8月29日下午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可容纳700余人的琢玉讲堂座无虚席。这是全国政协“委员科学讲堂”第7场讲座的现场,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,正在以《终极利益:人的生命健康》为题作科普讲座。台下观众凝神聆听,共鸣之处,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。
王辰是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、群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,长期从事呼吸病学领域的医疗、教学与研究工作,在抗击非典、新甲流、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曾作出了突出贡献。武汉疫情中,王辰提出设立方舱医院的建议,是控制疫情关键时刻的关键之举。
“医学为‘学’,是‘道’和‘术’;卫生为‘行’,是依照医学的原理,照护健康的行动、路径;健康为‘果’,是目的、民生,是我们追求的‘本’。医学、卫生、健康三者彼此联系交融,各有其主要属性,‘和而不同’,但‘相依成命’。搞清楚三者之间的联系,我们才能更好地追求健康。”讲座中,王辰从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对国家安全、经济发展、民族复兴和人类福祉四个方面的意义出发,围绕“医学”“卫生”“健康”3个关键词,阐述三者的概念内涵、实践体系及多层次交融的学科架构,并分享自己对医学、卫生、健康的独到体悟。
王辰在讲座中表示,现代医学正在发生深刻转化,逐步从初级阶段的“以疾病为原点”转化为当代的“以健康为原点”。所谓“原点”,就是出发点、目标、宗旨、归宿,原点的转变意味着医学已从“应对疾病”跃升为“照护健康”的更高境界。
医学若以健康为原点,那么,应如何全方位照护健康?
王辰说:“健康照护有‘六个领域’,包括健康促进、预防、诊断、控制、治疗、康复。还有‘六个法宝’,包括语言、药物、刀械、饮食、起居、环境。它们构成‘六合格局’,形成全方位的、立体的健康照护。大家看屏幕上这张图表,可以一目了然,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中称之为‘六六三十六招’……”
王辰的讲解深入浅出又不失幽默风趣,吸引了在场观众对“健康”的关注,也激发了大家对生命健康意义的感悟和理解。互动环节,大家频频举手提问——“我是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。想请教您,社会医学和群医学是什么关系?”“我是一名高中生,如果想成为一名医学生,我们现在要做哪些准备?”“您讲到的‘六宝’之首是‘语言’,可否再深入解释一下?”“您认为当今社会如何为健全人格做出努力?”“您的这些阐释有没有形成政协提案呢?”
面对大家的提问,王辰一一作答,娓娓道来:“群医学和社会医学有相似之处,更有不同地方。前者是为了追求群体健康效益最大化,包括人群、种群及至人类,甚至拓及动物、植物、众生、环境的健康;后者则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研究医学卫生健康问题,涉及社会状况、人际关系等。较之社会医学,群医学的范畴更大。”“若想学医,我认为有三点很重要:第一,善良;第二,利他;第三,聪明。”“语言不仅指话语,还指人际信息的传递,例如健康宣传、安慰患者、科学交代病情、治疗建议沟通、鼓励康复训练等。医患关系中,医生对羸弱的患者通过各种语言形式传递关爱,如温暖的眼神、体恤的动作等,都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。这时候,语言就具有了治疗作用,所以说语言是可以超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的。”……
听取讲座的有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、中国科协、北京市政协、丰台区有关负责同志,也有部分全国政协委员、地方政协委员、高校和中学师生及社区干部群众代表。其中一位观众分享体会:“王辰院士的讲座高屋建瓴,听取讲座让我增强了对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了解,也对我国的医学卫生健康事业有了重新的认识,真是受益匪浅。”
主持讲座的全国政协常委、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刚总结道:“科学普及是推进科学发展、提高公众科学素质、挖掘和解决科学困惑的重要途径。王辰委员的讲座既有基础知识,也教授我们思想方法,是一堂生动的健康专题课。请大家以热烈掌声对王辰委员表示感谢!”
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……
(记者 刘彤)